以大河之名,奏响高质量发展的齐鲁“强音”

2024-07-16 17:30:18     作者:丁明婧

  黄河安澜,筑牢人民“安居”家园

  黄河,日夜奔流,生生不息。

  她是“母亲河”,也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她以占全国2%的有限水资源,灌溉了全国13%的粮食产量,保障了14%的GDP,养育了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的人口。

  黄河也是一条桀骜不驯的“黄龙”,由于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时夹带了大量泥沙,这些泥沙随着黄河流到下游,造成河床抬升,形成“水行地上,势如悬斧”的悬河。

  “黄河宁,天下平”。黄河安澜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不懈努力,从上古时期大禹治水的传说,到东汉初期王景治水修筑千里大堤,到明清时期的治水名臣于谦,中华民族骨子里,透出的坚韧和凝聚力,在漫长历史中,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洪堤。

  如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域,山东立足全流域大保护、大治理,全力将黄河流域打造成为生态保护样板区、长久安澜示范带。

  黄河滩区曾经是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最难啃的“硬骨头”。山东采取外迁安置、就近筑台、后续扶持等措施,让滩区群众历史性摆脱水患威胁,黄河滩区迁建的居民人数达到60万。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让滩区群众世代期盼的“安居梦”成为现实。

  除了居民迁建,滔滔的黄河山东段,还蕴藏着不少治水的智慧。在黄河流域山东段的628公里河道上,98个管理段划段巡护。“人防”与“技防”相结合,共同守护着大堤后面的家园。

  随着“数字孪生黄河”建设不断推进,山东已基本建成智慧山东黄河水资源管理与调度平台,形成“视频监控+无人机+人工”的智能巡查模式,黄河治理正在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山东黄河人用实际行动,扛起了大河安澜的千年梦想。

  环境保护,书写绿色生态“答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对维护黄河流域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省始终坚持把大保护作为关键任务,实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牢牢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目前,黄河干流连续7年保持Ⅱ类水质,入海断面总氮浓度连续3年优于入境断面。黄河干流5833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完成治理,1109处农村黑臭水体基本完成治理,103个县(市、区)完成整县制雨污合流管网清零,一河净水正在不断书写新时代的“生态答卷”。

  黄河保护治理也需要法治护航。2023年,《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山东省也由点到面建立起配套法规体系。先后出台《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条例》《山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等专项法规。

  今年7月1日,《山东省黄河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这是全国首部省级层面贯彻落实《黄河保护法》的综合性地方性法规。这一系列法规条例,对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

  功夫不负有心人,得益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鸟类已经增加到373种,已是建区之初的两倍,其中有38种水鸟的种群数量超过全球总量的1%。山东齐河黄河水乡国家湿地公园,如今吸引了包括了东方白鹳、丹顶鹤等在内的3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前来越冬或栖息。

  齐鲁大地上,沿黄生态廊道正在加速形成。从菏泽顺流而下,黄河大堤沿线的防浪林、行道林、适生林交织绵延,构成一条长长的生态长廊,不仅形成了天然的生态屏障,也为周边居民休闲娱乐提供了理想场所。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如今的大河之洲,一派勃勃生机。

  绿色转型,挺起产业发展“脊梁”

  黄河流域不仅有生态之“绿”,更有发展之“绿”。近年来,山东坚定不移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走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十强”产业稳步壮大。

  能源转型方面,山东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核电、外电入鲁、天然气“四大板块”上做加法,在煤炭去产能和关停淘汰落后燃煤机组上做减法,加快为能源结构降压减负;以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为目标,加快建设胶东半岛核电、海上风电等“五大清洁能源基地”,能源低碳转型高效推进。

  产业发展方面,山东向“绿”而行、向“新”而行。从今年4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会上获悉,山东沿黄9市压减整合炼钢、电解铝、炼油产能达3700万吨。山东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370家、绿色工业园区38家,推动产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为推动一体化发展,山东正在不断整合区域优势资源。6月26日至27日,山东省沿黄地区一体化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在济南举行。会议现场签署了15个黄河战略重点项目合作协议。沿黄25县(市、区)人民政府和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省黄三角农高区2个功能区管委会达成共识,一体化推动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

  从淄博到东营100多公里,百万吨全程超临界二氧化碳输送管道投运,助力胜利油田高效采油,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900万棵;

  济青中线济潍段高速公路全长161.86公里,研发新型能源管控平台,打造光伏边坡一体化试验路段,在运营阶段“净零”排放;

  在日照岚山区,钢铁企业集成100多项先进炼钢技术,挂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实现从工厂到景区的绿色蝶变……

  如今,山东正在坚持因地制宜、强化创新引领、做强产业支撑,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行走在黄河两岸,古老的河流正在焕发新活力,万里黄河畔,一幅河水安澜、风景秀美、产业振兴的新画卷正在徐徐铺开。